今年2月,江西盛康莲花白鹅产业发展公司和重庆荣昌区签订了1个亿的“卤鹅”供应订单,优质的肉鹅供应为“荣昌卤鹅”火爆全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介绍,2025年以来,白鹅产业带动江西莲花县156户脱贫户年增收3600元以上。
今年1月,莲花县神泉乡模背村为就业农户发放了2024年度最后一笔工资。至此,去年全年模背村共发放工资700多万元,创下历史新高。这背后,是村里藠头等“四大食品产业”蓬勃发展,让当地产业链内就业的脱贫群众年平均工资超过2万元。
今年“五一”前夕,来自深圳的一个团队慕名来到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开展党建活动,实地探访挖掘“并蒂莲花”(“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其夫人龚全珍归乡助农)的感人故事。目前,该村依托甘祖昌干部学院的红色教育资源,带动9户脱贫户经营民宿,在高峰期月纯利润达9000余元。
无论是“一只白鹅”的火爆、“一亩藠头”的丰收,还是“一户乡宿”的走俏,都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莲花县以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增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
如何由“双力”(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促进“双富”(带动脱贫群众和脱贫乡村共同富裕)?记者来到莲花县探访“双力促双富”的创新实践。
激发内生动力 让脱贫群众“增收有道”
甘祖昌系共和国开国将军、新疆军区原后勤部部长,他的童年在坊楼镇沿背村度过。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整个村庄都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68年前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带领乡亲修水库、建电站、兴农业,造福十里八乡,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农民将军”。
甘祖昌的妻子龚全珍也长期投身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并获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17年,该村终于实现“摘帽”,踏上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
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增强内生动力,这让沿背村找到了“有效衔接”的良方。五年过渡期初期,依托村里的甘祖昌干部管理学院,沿背村不少农户,尤其是脱贫户尝到了红色培训带来的甜头:村里合作社和学院达成合作关系,将培训学员分配到一些农户自家经营的民宿中吃住,按每人120元/天的费用支付给相应农户,民宿农户可获得每人45元/天左右的纯利润。
但是,这样的“分配式增收”更依托于“外部助力”。如何从根本上增强村民的内生发展动力,对沿背村的发展至关重要。于是,村党总支书记苏根林决定带动村民,尤其是一批脱贫户探索红色旅游的发展道路,赴湖南韶山等地对接旅行社,将更多游客引流到沿背村。
为了把游客“留下来”、提供沉浸式“深度游”,村里除了做活“食、住、行、游、购”文章外,还带动脱贫户在“娱、学”上下功夫,自编自导自演了采茶剧《并蒂莲花》,将甘祖昌夫妻立志建功家乡、改变农村面貌的故事搬上舞台。越来越多单位组织员工在这里旅行研学,一些高?;拱蜒乇炒遄魑颐趴诘摹按笏颊巍笔导萄Щ亍=刂聊壳?,《并蒂莲花》已经演出了1200多场次,创收360多万元。
此外,随着村里游客越来越多,迎来送往的用车需求不断增大,村里还组织12位脱贫户,将每户创业贷款的10万元用于组建运送游客的大巴车队,每人除了每年可获红利1.8万元之外,在旅游高峰期还能挣取高达18万元/年的营业收入。
这样一来,脱贫户内生动力增长了,全村发展劲头提振了。2024年沿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23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1.9万余元。
提升发展能力 让脱贫群众“致富有方”
《意见》提出,指导脱贫县因地制宜选准县域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鼓励符合条件的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
2023年以来,莲花县大力发展“一头牛、一粒米、一朵花、一道菜、一条龙、一山宝”的“六个一”主导产业,结合县域资源禀赋制定了《莲花县农业产业振兴实施方案》,重点扶持种植业和养殖业,鼓励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奖补,年均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7748人次,发放产业补贴625.2万元。
为积极提升脱贫户的自身发展能力,莲花县做起了“一粒米”的文章。通过不断培育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县里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脱贫群众紧密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江西吉内得实业有限公司与脱贫群众建立了产业帮扶机制,2024年该公司建成4万亩富硒有机优质水稻基地。
“莲花白鹅”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江西盛康莲花白鹅产业发展公司的示范带动下,156户脱贫户践行了“养品质鹅、赚品牌钱”的发展思路。神泉乡永坊村脱贫户吴三妹2024年生态养殖了6000多羽莲花白鹅,品牌溢价,每只鹅销售价增加了20元,全年收益达4.2万多元。
而模背村则是莲花县制种面积最大的村。在村“两委”引导下,模背村脱贫群众不断探索“以技能提升促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径,端上手艺的“碗”、吃上技术的“饭”、挣到工匠的“钱”。村里脱贫户彭中文偶尔在外打零工,脱了贫但未致富。于是他主动向专家请教制种技术、采购专业化农机设备,目前已实现机械化制种规模300多亩,年纯收入达到18万元。
在莲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瑜看来,模背村的产业示范产生了双带动作用:一方面,一个能人带动一群能人学技致富,如提升了发展能力的彭中文又带动彭小勇等脱贫户从事制种产业;另一方面,一个产业催生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带动脱贫乡村迈向共富,如模背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了藠头、纯净水和槟榔产业,形成了大食品产业集群。
对此,莲花县副县长张结刚表示:“富县必先富民,富民必先富能?!币晃煌哑痘А⒁桓鐾哑断卦鍪罩赂坏某潭?,关键在于要培育富民产业、提升农户自身的发展能力。对于莲花县而言,这既是萍乡市委、市政府给予的重要命题,更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漫漫征程中,全县需要不断探索推进的重要实践。(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