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队伍化身“炼金”主力,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稿时间:2025-04-16 09:46:00 来源: 天眼新闻
在赤水市宝源乡回龙村的田间地头与村舍院落间,一支活跃的驻村队伍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强劲引擎?!白ご骞ぷ骷纫徘榛常蟹椒?、有担当!”这不仅是宝源乡回龙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鑫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整个驻村队伍的行动信条。从政策的广泛宣传到产业的蓬勃振兴,从民生的精准帮扶到基层治理的不断优化,他们正以"公心、善心、初心"凝聚发展动能,用"专业力、创新力、执行力"破解振兴难题,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治理有序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钱往哪里花,得听老百姓的!”在项目资金分配上,李鑫始终坚持“急难优先”原则。他表示,为了实现村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驻村队伍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将每一笔资金都精准投到乡村建设中,所有开支均记录在册,并在村委会公示栏公开,确保资金使用透明。
“书记垫钱帮我渡过了难关!”突发疾病的代小平至今难忘,李鑫连夜送来2000元医药费;为让务工人员王德云的孩子顺利入学,他跑遍3个部门协调手续;看到村民摸黑走夜路,他争取资金安装45盏路灯;甚至帮老人调试手机、替学生打印复习资料……一年来,他累计解决群众“小事”50余件?!八盐颐堑鼻兹恕!?0岁的老党员刘大爷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对宝源乡腊肉、竹笋等农产品滞销的困境,李鑫充分发挥职教系统的资源优势,搭建电商平台,组织技能培训,并积极对接上海、广东、四川等省外市场,使年销售额突破90万元。同时,他还联动高校开展消费帮扶,推动工会采购农产品超过20万元。针对回龙村石斛产业发展停滞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调研成都、贵阳市场,帮助种植户找到订单。此外,他提出“以销定产”模式,助力销售大球盖菇、蜂蜜等农产品3000余元,有效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养殖户赵大姐笑着说:“他们教我们直播带货,现在我也成‘网红’了,家里养的东西不愁卖?!?/p>
“要用果敢决绝的姿态直面挑战!”非洲猪瘟暴发期间,李鑫带头巡河20次,不畏烈日暴雨,随时应对异常情况。宝源乡突发汛情时,李鑫凌晨三点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群众转移、清理山体滑坡、疏导交通、清理河道垃圾,连续奋战两昼夜,即使受伤也全然不顾?;亓寮辔魅未鹣蓟匾洌骸袄钍榧窃诘卦止鄄獾悴簧魉ど?,当时大家都很着急,但他坚持把善后工作交代清楚才去医院?!?/p>
“公平公正了,群众才信服。”在基层治理方面,李鑫始终坚持公平公正。村民老王和老何因竹林界限争吵多年,他亲自拉着双方上山勘界、耐心调解,最终使两家人握手言和。为守住复耕复垦红线,他不惧个别村民的抵触情绪,走访讲解政策30余次,推动流出耕地100%整改。在危房改造资格审核中,他坚持“一户一核”,清退不符合条件的申报。
在这支充满活力的驻村队伍中,王赟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服务群众与推动发展等多个维度发光发热。
“要多多进行入户走访,才能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弊魑ご骞ぷ鞫又械囊辉保踮S时常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困难。为了让村中智力障碍者生活过得更有保障,王赟带领其办理残疾证,让其从低?;ё湮乩Ч┭?。
“我家现在就是靠养牛来发展经济,当时没有钱起步,他就带给我解释清楚各项政策,然后带着我去贷款,现在牛养起来了,我家收入也是大大增长了?!比橥哑痘跽一匾涞?。
“既要让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满意,还要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蓖踮S表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域集体经济发展是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关键之一。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他科学规划并编制了回龙村2025年至2029年乡村振兴和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6个,涉及资金800余万元,为回龙村未来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盘活村域资源方面,王赟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引进市场主体,成功盘活四组林下乌骨鸡养殖闲置场地。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8万余元。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村级肉牛养殖、生态鱼养殖等产业,使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顺利突破20万元。
此外,王赟围绕林下经济发展,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在他的组织下,群众砍伐竹原料5千余吨,收获竹笋500余吨,直接促进群众增收280余万元。
在社会治理方面,王赟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村级监督管理、民主协商等机制,指导制定村规民约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立群众意见收集常态化机制,发挥村民议事会、理事会协商作用。
驻村队员付泽均同样心怀百姓,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百姓的深切关怀,用点滴付出温暖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日常走访工作中,付泽均时刻关注着村民的生活状况。当了解到张普强家庭困难后,他迅速行动,积极与残联和民政部门对接协调,成功帮助张普强办理特困供养待遇,为这个困难家庭送去了生活的保障。张普强感激地说道:“要不是他帮忙跑前跑后,我就算晓得自己符合申请的条件,也完全不知道怎么去办理?!?/p>
在走访建档立卡户吴必连时,付泽均留意到其行动不便,年审养老保险存在困难,便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吴必连顺利完成养老保险年审,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得知群众何文敏家属的特殊需求后,他积极帮助联系捐赠成人尿不湿,并协助申请低保,为这个家庭缓解经济压力。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牵动着付泽均的心。回龙新村饮用水管道堵塞,影响村民正常生活,他立即组织力量,并亲自参与到清淤和维修工作中,经过努力,恢复了管道畅通,保障了村民用水。同时,付泽均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他积极为建档立卡户张玉联系就业岗位,帮助其通过劳动实现稳定收入;动员群众罗信华发展养殖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我文化程度不高,找工作就比较难,他知道后就主动帮我联系就业岗位,前前后后跑了好多地方,打了好多电话,才帮我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闭庞袼?。
如今的回龙村,路灯照亮的不仅是乡间夜路,更是群众的心路;电商直播间里飞出的不仅是山货,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这支驻村工作队用“公心”谋发展、以“善心”暖民心、持“初心”筑根基,在黔北大地书写着新时代驻村帮扶的生动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