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驻村第一书记杨秀银:我想让村民“上大学”
发稿时间:2025-08-12 10:08:00 来源: 天眼新闻
“我想让村民上大学,多学技术,提升本领。”这是黔东南州黎平县黄堡村第一书记、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选派党组成员、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杨秀银的心愿。而这个心愿,随着7月28日,佛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忻一行5人,到黄堡村调研村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算是基本实现了。
今年6月3日,是杨秀银到黄堡驻村第一天,看到全村12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寨像散落的星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驻村,用脚把每一寸土地量遍?!?/p>
两个月来,杨书记吃住在村,下组入户,走访群众,拜访老党员、老村干,召开院坝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了解村情民意,商议乡村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翻开厚厚的笔记本和驻村日记,上面记录有:6月25日,广州市聚星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小贝珠宝团队)到黄堡小学捐赠5万元的物资,学生用上新课桌;6月28日解决27日党员大会上,吴敏、龙元周等同志提出的林掌公路边排水沟堵塞的问题;帮助老百姓对接老板上门收购黄蜀葵、用自媒体平台宣传为农户卖鹅130只……
最让杨秀银难以忘却的是走访老党员陆秀全时,他手拉着手感叹:“杨书记,我们村不缺力气,就缺‘点子’和‘法子’啊!”
黄堡村520户全村2331人,目前,在外务工的有870余人,村里80%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和妇女。留下来的老人和妇女们守着几亩薄田,总念叨“想做事,没门路”;种油茶的老吴蹲在地里叹气:“果是结了,可结的果子比别家小一半”;养土鹅的杨姐说,鹅苗死亡率高,兽医来了也查不出原因。
为此,杨秀银曾邀请科技特派员入村指导,邀请专家上山开展现场培训。带着妇女去县城的加工厂参观,去肇兴侗寨看非遗手艺培训,可回来后大家还是犯愁:“人家的机器我们不会用,图纸也看不懂。”
为了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一天晚上,杨秀银在村委会上网翻阅资料到凌晨,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何不把“大学”搬到村里来?
佛山大学2021年与黎平县结缘,曾与黎平县共创佛山·黎平东西部协作科技创新中心,和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共建黔东南州霞宇油茶产业研究院,与黔香源油脂、侗乡米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
杨秀银试着联系贵州省省级科技特派员、佛山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副院长许锋,没想到佛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忻、佛山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罗锋一行5人,第二天就从广东佛山直奔贵州黎平山区的黄堡村。
他们踩着泥泞的山路在山间考察,先后深入稻田、黄蜀葵、油葵种植基地等,和村干部、驻村干部在村委会座谈,临走时握着杨秀银的手说:“校村共建教育平台,我们尝试干!我会安排老师过来授课,还会派学生驻村实践?!?/p>
大学要“搬”到村里来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村民开始描绘起了黄堡村的“乡村振兴愿景图”,甚至有几个妇女跑到村委找到杨修银:“杨书记,我们真的能上大学吗?”
“能!等你们学会了技术,把油茶种成‘金果果’,把刺绣卖向全国,这就是咱村民自己的‘大学’!”杨秀银笑着坚定地回答了她们的问题。
杨秀银告诉记者,让村民“上大学”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脚步不停,泥土里总会长出希望。接下来,他将和佛山大学紧密对接,将大学“搬”进黄堡村。
贵州教育报记者 廖尚海